中国广告设计与欧美广告之比较一
2021年08月18日 义乌市机械设备网
中国广告设计与欧美广告之比较(一)
广告圈一直在谈论我国与欧美广告之间的差距,长长短短,众说纷纭,通过近两年对欧美各国的访问和考察,耳闻目睹,眼见为实,我谈点关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方面的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设计师的纯艺术设计水准不低于欧美,然而实用型商业广告设计水平不高。
说起纯艺术设计,我国一些优秀中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应该说不比欧美设计师差,他们从未放松过对国内外设计时尚的追求和研究,我国南方一些设计界名家、新人的作品也曾有在国际上参展和获奖的记录,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和第十六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上我国设计师毕学锋、陈放、陈少华、韩家英、王粤飞等均有作品入选;东北哈尔滨的设计师沈海河和大连的韩玉春也曾几次获得世界包装设计大会“世界之窗”大奖;我觉得与国外设计新潮,特别是一些自选主题(展览型)的作品相比没有什么差距。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商业(实用)广告,去过欧美的我国广告人都有这样的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广告主题创意鲜明,设计表现新颖,形象贴近生活,物美价廉实用。
比较之下我们要比欧美的商业广告差得很多,大多表现在:主题模糊难解难识,创意底俗;歧意不断,形式单调千篇一律,制作粗糙杂乱无章。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广告非但没有为美化城市添色,反而渐渐形成新的城市中的视觉污染。如果在百姓中搞一次民意测验,恐怕是真正喜欢广告的人不多。
在这种广告大跃进的特殊阶段里,作为当代广告设计师,是不是应该多思考自我表现与服务受众,主观设计与市场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实用性商业广告的设计多投入精力,多关注质量,最好不要把设计费的高低与设计质量好坏等同起来,我们不能只抱怨百姓的接受现状,还要戒备面对现实的清高和沉溺,超凡而不脱俗。
设计师理应主动去适应市场,而不大可能市场来适应设计师,如果我们的设计师都能十分敬业的对待每一件“大作品和小设计”,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有序,人们对广告的逆反心理才有望慢慢转变,我们的大众广告文化才能健康发展起来,说的高一点,当代广告设计师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社会各层面动态需求及设计文化在我国发展的排头兵。
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已注意到劣质广告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纷纷出台了一些管理法规加以限制,北京的长安街两侧就已开始禁止设置大型商业性路牌广告了。
二、我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低于欧美,然而有些广告却是创意多多,歧意多多。
我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低于欧美设计师,他们思维活跃、创意超前,紧跟设计时尚,然而有些设计师的作品却是创意多多、歧意多多,特别是在商业性广告中经常出现,消费者的不解与客户的常见报端。
这类广告大多表现为:标题怪异、文不对题;形象荒诞、莫名其妙;多层重叠、眼花缭乱,人们总是要费些脑筋去分析研究,可还是常常不得其解,或者表面看懂了,实际却产生歧意和误导。今年六月笔者应邀参加了某市的广告设计评比,在对一件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时,七人评委对该作品竞分两种理解,最后不得不查出作者并与其勾通后才弄明白。说实话,该作品的视觉效果不错,但对内容的理解却着实给了评委们一次“考试”。(未完待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